注册| 登陆
社工文化长廊


脚本25 青少年社会工作

 

一、青少年的需要及问题

1.青少年需要

1)接纳自己的身体与容貌,符合社会所规范之性别角色需求。

2)个体与同伴发展适当的人际关系。

3)追求个体的情绪独立自主,少依附父母及其他人。

4)自食其力,寻求经济独立。

5)对未来的生涯做准备。

6)发展符合社会期望的认知技能和概念。

7)努力表现负责任的行为与追求理想和抱负。

8)对未来的婚姻和家庭做准备。

9)建立个体的价值体系,符合现实世界的需求。

2.青少年面临的问题

贫困问题、亲子关系问题、心理健康问题、厌学问题、网瘾问题、婚恋问题、犯罪问题、社会参与问题等。

二、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在青少年社会工作领域,青少年发展理论、青少年偏差理论是社会工作者需掌握和理解的重要理论。

1.青少年发展理论主要包括生物进化论、精神分析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社会文化理论等。它们的核心观点分别为:

生物进化论:个体发展受自然法则影响,青少年的生长与发展是个体适应环境的一种现理象,不受社会文化的影响。

精神分析理论:认同作用有助于青少年的自我发展,能提升青少年的价值观,强调了青少年生活中重要他人与同伴对青少年的影响。

社会学习理论:青少年通过观察就能进行学习,不需要个人亲身体验而直接受到奖惩。强调观察学习的四个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再生过程、增强过程。认为通过实例楷模法、认知楷模法、激发自制力等治疗技术,可以使青少年达到自我规划的目的。

认知发展理论:注重关注青少年人生不同阶段思考与认知的特性及改变过程。

社会文化论:强调社会文化决定了青少年的人格发展,青少年的发展是社会期望的产物。

2.青少年偏差理论主要包括社会次文化理论、社会互动理论、社会联结理论和社会整合理论等。它们的核心观点为:

社会次文化理论:团体或小团体的特有价值体系与一般社会价值体系可能不同且不相容。

社会互动理论:人们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学会解释自己的活动方式。标签理论认为没有一种行为是天生偏差的,偏差是要定义的。标签影响人的自我认同,进而导致更严重的偏差行为。

社会联结理论:主要探讨遏制青少年犯罪的约束力,认为青少年偏差或犯罪行为是个人与社会传统联系薄弱或破裂的结果。

社会整合理论:在无组织的社会环境中,个人社会化过程不足,容易拒绝和排斥传统的社会价值而加入犯罪亚文化群,产生犯罪行为。社会制约程度的降低以及个人紧张感会驱使人们加入犯罪团伙,与犯罪团伙的互动会强化消极态度,从事犯罪行为。青少年犯罪的各种因素是相互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