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本28 残疾人社会工作
一、残疾人的需要及问题
1.残疾人权利与基本需求
康复权、教育权、劳动权、文化生活权、社会福利权、环境友好权。
2. 残疾人的问题
(1)物质层面的困难:经济困难;住房困难;医疗困难。
(2)精神层面的困难:心理上的压力感。
(3)社会交往的因难:参与机会缺乏;婚烟恋爱困难。
二、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特点
1.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理论视角及其应用
(1)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的核心观点
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包含:社会代价理论、社区照顾理论、社会网络理论。
社会代价理论,强调残疾的发生是人类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必然付出的代价,是社会问题和个人问题的综合。
社区照顾理论认为“院舍化”使残疾人失去重新适应和融入社会的动力和能力,而社区照顾模式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服务,有利于残疾人回归社会,能使其在社区中实现独立性和自我控制。
社会网络理论认为社会网络是一种非正式的社会支持,能直接发挥保护性和预防性相结合的社会功能。残疾人“置身”于社会网络中,能形成积极心理状态,获得心理及情绪上的支持、经济援助、技术性服务、咨询意见等。
赋权增能理论认为社会环境中的障碍虽影响残疾人实现权能,但可改变;强调残疾人自身的能力和价值。
(2)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在实务工作中的应用
社会代价理论,提醒社会工作者在解决残疾人问题时要善于调用社会力量。
社区照顾理论,为社会工作者解决残疾人问题提供了重要方法——社区照顾模式。
社会网络理论,指导社会工作者需从系统论角度分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挥社会网络中“重要他人”的作用。
赋权增能理论,明确了社会工作者的作用——通过活动消除环境的压制和残疾人无力感、使其获得权能,正常发挥社会功能。
此外,社会网络理论和赋权增能理论都要求社会工作者需与残疾人服务对象建立平等、信任的专业互动关系。
三、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康复模式及其应用
1.在社区康复模式中,可从三个层面进行理解和记忆。
一是社区康复模式享有的四项优势条件:政治优势(社区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组成部分)、资源优势(社区有合理资源)、地域优势(残疾人能快速获得服务)、服务优势(因地制宜设计服务计划)。
二是社区康复模式坚持的六项工作原则:社会化原则、低成本广覆盖、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因势利导、康复对象及其家庭积极参与。
三是社区康复模式提供的三项基本服务:残疾的预防(三级预防)、康复评定、全面康复服务。
2.在社会康复模式中,需要熟记主要内容及主要措施。
主要内容:诊断治疗(协助康复医师);基本医疗设施(康复后);家庭照顾(方案实施);社会服务项目;社会工作服务(合法权益维护、职业培训、特殊教育、社会适应等)。
主要措施:政策法规;生存权利;教育和培训;消除物理性障碍;人道主义精神;组织活动(残疾人和健全人);经济自立;社会政治生活(鼓励参与)。
3.在职业康复模式中,要弄清职业康复的流程及每个流程中的重要任务。
咨询(考虑残疾人就业的局限性)——评估(评定作业水平和适应职业的可能性)——培训(就业、岗前培训)——就业指导(选择职业、课程,介绍就业、增进职业效率)。
4.在教育康复模式中,要明确针对不同对象的不同服务。
对残疾人:文化科学知识及劳动、职业技能训练;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咨询服务等。
对残疾儿童父母亲属:转变观念和态度(正确认识和对待残疾人)。
对社会组织、服务机构和其他残疾人康复工作者:提升专业知识与技能。
根据《社会工作实务(高级)考试一本通》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