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陆
社工文化长廊


脚本39 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实践的价值观

 

在我国,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应该借鉴国际上社会工作发展的经验,也要考虑本土社会工作实践的经验以及本土的文化特色,尤其是具体的国情、社情和民情。在建立和发展中国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以人民为中心,回应社会需要

社会工作者应该本着以人民为中心、为广大人民群众和服务对象着想的谦和态度,真诚地对待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要,及时地回应他们,并通过专业服务来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以人民为中心不仅应体现在社会工作的具体服务实践中,还应体现在社会福利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实践中。

(二)接纳和尊重

对社会工作者来说,尊重不仅意味着在服务过程中对服务对象保持的必要礼节与称谓,更重要的是对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进行的倾听、回应,以及在服务过程中真正将服务对象视为改变的一种力量。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和不同的问题及需要,社会工作者要善于倾听、理解和回应,同时与服务对象一起寻找恰当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从而维护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提升其社会功能。

(三)个别化和非评判

由于社会工作实践提供的是与人有关的专业服务活动,社会工作者应充分尊重每个服务对象的个性与人格,充分理解服务对象之间存在的差异。对社会工作者来说,即使是提供同一类的专业服务,也要注意将服务对象看作是不同的个体,要充分考虑到个人特质(年龄、性别、种族、生理一心理状况、文化背景、职业、社会地位、宗教信仰政治倾向性等)对服务需求和服务模式的潜在影响。

(四)注重和谐有序,促进社会共融与发展

注重和谐有序和共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和各级人民政府当前及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坚持的主导政策方针,也是指导社会经济建设的核心原则。社会工作是社会福利事业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手段。在社会工作过程中,专业社会工作者将和谐与发展作为自己的重要价值观。

(五)平等待人,注重民主参与

社会工作的实践建立在专业的工作关系基础上,它要求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相互理解与合作,形成有效的工作关系,共同面对问题,共同寻找问题的解决途径和方法。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要充分尊重服务对象的意愿和想法,主动询问服务对象对问题的看法,尽量减少其主观判断和意见。

(六)权利与责任并重

社会工作是一种服务过程,也是一种道德实践。社会工作者要将助人、满足困难人群需要和解决实际问题等放在第一位,在服务过程中实践专业承诺。社会工作的目标就是通过专业服务和干预,帮助服务对象改善自我的能力,提升他们自我生存和发展的潜能。在此基础上,社会工作者要帮助服务对象树立责任意识,逐步强化其自我改变和自我发展的能动性,减少服务对象对制度和外部支持体系的依赖,真正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七)个人的发展机遇、潜能提升与国家的社会发展进程相结合

社会工作要帮助社会中有困难和有需要的人,通过提供必要的资源或服务来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能力,从而实现自立自强。社会工作者要在帮助个人和实现社会发展两个层面上努力促进人类、制度与环境之间的和谐。

(资料来源: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指导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