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10年巡礼之一】职业化 专业化 本土化:中国社会工作发展10年成就
来源: 中华社会工作网 时间:2016-11-07 09:45
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战略部署,我国社会工作开始走上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道路。经过十年发展,全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已达50多万人,民办社会工作机构4600多家,开发设置社会工作专业岗位近20万个,社会工作职业化和专业化体系初步成型。
职业化,社会工作者成为社会建设的专业人才队伍
2006年7月,民政部和原人事部联合颁发《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社会工作开始了以职业化和专业化为核心特征的本土实践。
2008年6月28日,13万余名考生走进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的考场,他们中的24840人成为我国首批具有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证书的社会工作者。在以后的8年间,参加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人数和通过率持续攀升。
人才队伍逐渐壮大,他们将在哪里,为谁,开展什么服务?10年来,通过岗位设置推进职业化的步伐加快。2008年起,民政部连续开展了两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探索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培养、专业岗位设置以及实务推进。2009年、2014年,民政部两次下发促进民办社会工作机构发展的政策文件,社会工作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近5000家社会工作机构吸纳了大量优秀的专业社会工作人才,服务城乡百万群众。民政部推进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地区、社区、单位创建活动,让社会工作者走进城乡社区、福利服务单位,为增强社区建设和社会福利服务水平贡献专业力量。
10年来,社会工作者服务的领域越来越广,他们怀揣专业理念,将专业服务带到了城乡社区、福利机构、学校、医院……以专业技巧温暖和抚慰那些亟需帮助的老年人、儿童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药物滥用者……他们成长为社会建设不可或缺的一支专业人才队伍。
10年本土实践,社会工作者施展才华的舞台逐步搭就,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起航。
专业化,引领社会工作事业发展方向
职业化是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基础,专业化是社会工作发展的核心。
2011年,中央18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2012年,19部门联合出台《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同年,民政部和财政部就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提出指导意见,要求建立健全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制度。近些年,各地纷纷出台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增强社会工作机构服务能力、提升社会工作者专业水平、开拓社会工作服务群体和领域、构建新型政社关系等政策文件,探索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制,创新社会工作实践。
10年来,社会工作教育蓬勃发展,输送了大量专业人才;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让专业人才有了用武之地;社会工作培训、继续教育和在职教育,让社会工作的专业能力和实务能力越来越高。
10年来,社会工作标准化建设也成绩斐然,社会工作行业标准、地方标准陆续出台,指导着中国社会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发展。
本土化,让社会工作扎根中国土壤
本土化是社会工作发展之根本,左右着社会工作发展能否转化为体制创新的一部分,能否深入到居民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现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社会工作理论、知识和方法引自于西方,但是在社会工作实践中,注重本土化是各方的共识。可以说,社会工作的职业化、专业化发展从一开始就与本土化紧密相连。
经过10年发展,专业人才培养、服务领域、服务模式、专业方法……在本土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社会工作不断丰富和发展。本土化研究也因有了现实的实务基础,有了更好的发展空间:提炼本土化的专业方法、探索本土化的专业服务模式、分析本土化的机构路径,本土化的理论探索开始起步。
10年本土实践经验,证明我国社会工作的专业发展需要依赖本土化的深入,而本土化的深入又需要借助专业化的提升,两者就像职业化这辆马车的两个轮子,一起推动社会工作职业化不断向前发展。
10年时间,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水分子,但对于中国社会工作来说,却是宝贵的黄金时间。社会工作本土实践收获了丰硕成果。随着职业化的继续推进,专业化和本土化成为社会工作未来发展的关键,实务工作者和研究者共同携手,为社会工作本土实践贡献更多的实务经验和理论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