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陆
实训平台

一、基本资料:

A,男,46岁,曾为某公司项目经理,因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执行,现在一朋友公司工作。

二、接案原因及途径

因为推行社区矫正试点工作,A2008年初被司法所接收转为社区矫正对象。在社工报到后,司法所负责同志于37日向社工介绍了A的基本情况要求社工进行跟进以防出现问题。大致情况是A很遵守社区矫期间的规定,但现在夫妻两人均无固定工作,两个小孩正在读高中,且户籍不在本地但在此处固定居住(自购房屋),现在生活陷入困境,因为一民事案件负债上百万且该案不知道什么原因久拖未决,而且又是因为此案件的起因而被判的处刑罚,自责心强,对生活丧失信心。

三、个案背景资料

A的社会历史报告信息表

接案信息

详细说明

引发/重要事件

在一次工程项目的招投标中A通过行贿取得了该项目的承建权,工程竣工后受贿人因其他罪行事发A落网。A也因此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执行。缓刑考验期间,A非常自责,悔恨自己不懂相关法律法规,导致工程款至今无法落实且因此而成为阶下囚。

处理及有效性

坚持每天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法律讲堂、道德观察栏目,并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增强守法意识,法制观念有所提高。但还对所判刑罚存在模糊认识,并不懂得运用法律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行为表现

丧失自信,不主动去找工作,不主动与外人交往。对所判刑罚仍存在模糊认识,心存侥幸是其走上犯罪的主要诱因。

人际关系

案发前性格性格开朗,人际关系良好,亲戚、同事、朋友都非常关心他。

情绪状况

情绪低落,自我形象低,常常因为人身自由被限制不能按自己的需要找工作而整天唉声叹气。失望、内疚、自卑、不能容忍挫折。

精神病记录

健康状况

未发现健康问题

经济状况

夫妻俩均无固定工作,两小孩均上高中,目前主要生活来源靠A的朋友介绍的散工维持和亲戚的支持,经济压力大,因工程款至今未付将住房抵押后仍负责上百万。

暴力、虐待史

支持网络

家庭环境:育有一子一女,均在念高中,女儿今年参加高考,两个孩子学习成绩优异,多次荣获学校表彰。妻子在家负责操持家务,对丈夫非常关心,经常激励丈夫,两个小孩既是其精神支柱,同时又给其带来巨大压力。

接案社工的评价

A需要鼓励与支持,需要发现自己过去生活的闪光点,充分利用自己自身的资源,挖掘和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四、问题分析:

根据上述背景资料,社工决定运用优势视角分析A的问题和需要。

五、协议个案目标与服务计划

(一)总目标:帮助其顺利度过矫正期,防止重新犯罪,发掘其自身优势,协助其重塑自信,重新融入社会。

(二)短期目标:

1、进行情绪疏导,舒缓情绪,提高自我形象,消除顾虑,恢复自信。

2、协助发掘自身潜能,充分利用周围环境资源,走出家庭,重新就业,减缓经济压力,改善生活质量。

3、调整犯罪认知,减少心理障碍。

(三)服务计划

1、从A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与其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加强引导,淡化矫正色彩,着重了解A的思想动态情况,疏导其情绪,帮助案主解开思想上的症结,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

2、帮助他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强化其家庭责任。将其小孩作为其树立生活信心的切入口,开导其把培养、教育作为A的重任。通过两小孩促使A抛开悲观失望的情绪。

3、与A的妻子进行沟通,争取A妻子的积极配合,让其妻子为A的社区矫正创造一下良好的家庭和亲情气氛。

4、发掘A过去生活中的闪光点,了解其犯罪的原因,对犯罪的看法,找出缺点,用举例算账的方法激励A做一名守法公民。

5、有针对性地做好法律知识的讲解,增强A的守法意识的同时,并协助其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权益。

6、组织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增加他的社会参与度和促进其更好地融入社会,同时增强他的社会责任感。

六、服务记录

会谈日期

地点

主要讨论事项

介入重点

2008310

A

由司法所工作人员介绍社工与案主相互认识,明确相互之间的角色;社工运用自身掌握的法律知识和工作经验按照案主的意愿向其讲授涉及其民事案件的法律知识,让其了解可运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与案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达成口头服务协议。

 

双方角色定位及了解案主是否需要协助的意愿。运用专注、倾听、同理心、鼓励等支持性技巧和提供信息、自我披露、建议和对质等影响性技巧了解案主的工作与生活状况及面对困难的处理方法。达成口头协议。

2008325

A

讨论案主关心的民事案件进展情况,及该案件的起因与被判处刑罚的关系,让案主有觉醒的意识。

将自已用实际行动获得的案主关心的案件入手,了解案主对犯罪的原因和认识

2008410

A

认识案主现有的认知,改变案主错误的认知,让其树立一种正确的意识

帮助A确立一种意识:能力的发挥并不在于金钱的多少,社会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不可能徒劳而获,天上没有掉下的馅饼,金钱的获得需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才能获得。

2008420

A

了解案主家庭支持系统,通过家庭支持系统的强化帮助案主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强化其家庭责任。

将其小孩作为其树立生活信心的切入口,开导其把培养、教育作为A的重任。通过两小孩促使A抛开悲观失望的情绪。

2008530

A

案主家庭支持系统的加强

通过案主妻子及孩子的支持来鼓励支持案主改变

2008615

A

通过发掘A过去生活中的闪光点,了解其犯罪的原因,对犯罪的看法,找出缺点,用举例算账的方法激励A做一名守法公民

案主过去生活的闪光点,现在的一些认识想法

2008630

A

法律知识讲解

有针对性地做好法律知识的讲解,增强A的守法意识的同时,并协助其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权益

200872

A

通过思想上的鼓励,鼓励案主把握现在的机会

政府的宽大一定要好好地珍惜,不能再做出违法的事情,有一种对自己好的追求,希望通过自己辛勤的工作体现自己的能力和进取的决心

 

七、过程评估

 

(一)专业关系建立阶段

1、介入计划与理念:采取尊重、接纳、平等、服务的方式去关心、爱护A,取得A的信任。

2、工作员的工作重点:尊重他的人格、同情他的处境(同理心)作为沟通的桥梁,从了解其最关心的民事案件入手,并协助其分析该民事案件的审判程序和针对该民事案件的有关法律规定,取得A的信任。

3、所采取的专业行动:运用专注、倾听、同理心、鼓励等支持性技巧和提供信息、自我披露、建议和对质等影响性技巧,营造一个安祥、无威胁性的气氛,减少A的防备心理,了解A的工作与生活状况及面对困难的处理方法。同时,通过给A提供实质性的帮助,进一步巩固与A的专业关 系,让A进一步认同社工。

4A的变化情况:从初次与A接触到与A建立稳固的专业关系,A经历了从一开始对社工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转变为有疑问即与社工一起据探讨的局面。消除了担心自己是罪犯而受训斥、歧视的顾虑。

(二)服务计划实施阶段

1.进行情绪疏导,协助A挖掘自身潜能,恢复自信,珍惜机会,反思过去

1)介入计划及工作理念:帮助A发现过去生活的闪光点,相信A有反思错误行为的能力,并认识到犯罪行为的危害性。

2)工作员的工作重点:不了解A审视自己犯罪的真实态度和向工作者陈述犯罪经过的勇气。

3)所采取的专业行动:透过与A讨论现正在审理的一起民事案件,与A分析其从刚到深圳谋生以来的一些经历,以及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在此安家立业、生儿育女的往事的回忆,初步激起了A对犯罪起因的反思。

4A的变化情况:A从最初只认为自己因为不懂得政策、法规才导致的现在的后果,还未根本认识到自己犯罪的根源。通过工作者的分析后,A表态除要学习相关政策法规外,还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以消除错误的认识,更好地维护社会的公平。

2.A的小孩入手,激起其恢复自信,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挫折,为小孩子树立榜样,增强其改变的信心。

1)工作理念:相信A有社会责任心,有积极面对人生的态度并能根据自己的现状择定相适应的努力目标。

2)所采取的专业行动:A的两小孩子学习成绩优异,在其父亲出事后不但没有对其父亲感到悲观失望,反而更加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父亲,激起父亲对生活的信心。社工利用此为切入点,让其从小孩子身上看到生活的希望,承担起家庭的责任。

3)效果:在介入两个星期后,A告诉社工其已回到原单位上班,并称其原来的老板很器重他,已经安排他到工地上去监督工程的进展情况。据此他的收入相对稳定了。

八、阶段性成果

通过个案辅导工作,案主改变了原先的一些错误认识,在增强其守法意识的同时,让其学会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权益;通过社会公益劳动的参加,增加了他的社会参与度,更好的促进其更好的融入社会,增强了案主的社会责任感;同时通过个案辅导工作,借助家庭的支持力量,疏导其自责情绪,帮助案主解开思想上的症结,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

社区助残案例

一、背景介绍 
    (一)基本资料 
    王某,性别:女,年龄:37岁,族别:汉,婚姻状况:已婚,有一女儿,教育程度:初中,生理特征:患精神分裂症,性格特征:孤僻多疑,淡漠,发病时情绪急躁易怒。 
    (二)背景资料 
    1.家庭背景:丈夫是石河子市新安酒厂的工人,对王某每次发病束手无策,女儿现上小学。王某患病后住院两次,长年服药,没有工作,她的家庭也因病致困。 
    2.个人经历:王某初中毕业后到处打工,无固定单位。20113月在绿洲医院住院后,一直未再就业,在家照顾孩子。

    二、分析预估 
    (一)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求分析: 
    1.经济、生活方面的问题。王某因病无法就业,丈夫单位效益不好工资低。因其求医问诊、子女求学、生活开销等,致使家庭生活困难。 
    2.康复的问题。王某病情较重,发病时常无故与邻居发生争执,在家里发泄,摔打东西,门上、楼梯扶手也被她用刀砍砸多处,给亲友和邻居造成了极大的精神恐慌。而其女儿也因为母亲的患病,性格、心理发生变化,出现避免与他人交流、母女关系疏离等问题。王某患病后,因需长期服药,家庭经济每况愈下。她的康复问题是这个家庭迫切希望得到解决的主要问题。 
    3.心理方面的问题。因长期失业、发病,有生存的压力,缺少自信,内心充满挫败感,自我认同感低。需要帮助其恢复自信心。 
    4.社会交往问题:性格极其孤僻,与亲戚关系疏远,几乎不同邻居交往。与外界交流也很少,信息闭塞,对身边发生的事物较淡漠。 
    (二)以优势视角的理论找出服务对象的优势: 
    1.服务对象跟他人沟通交流时表达、沟通能力较好; 
    2.服务对象爱好手工,喜欢编织毛衣; 
    3.服务对象丈夫非常关心她,尝试过各种方法和努力帮助她治病; 
    4.服务对象父母等家人经济相对较好,他们有时会来探望服务对象,关心和帮助这个家庭。

    三、服务计划 
    社会工作者拜访王某和其丈夫,通过与他们的交谈,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开展个案工作。根据王某的需求,设计出的个案工作方案如下: 
    (一)服务目标 
    1、协助王某达到康复目的,提升社会功能。 
    2、脱离贫困,家庭和睦,增强生活信心。 
    3、搭建社会支持网络,王某积极融入社会。 
    (二)服务策略 
    1、为王某提供情绪疏导服务。鼓励王某说出她的困境与痛苦,通过放松技巧、心理疏导的训练使她能够自我调节心情,逐步建立起对自己的认同感和自信。 
    2、挖掘王某的潜在能力。鼓励王某积极参加社区活动,提升她的自我认同度,强化自尊、自我能力和价值。 
    3、提供康复医疗服务。协助王某积极治疗,与家人共同解决她的康复问题。积极争取残联、居委会的资源合作,为她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残疾补助等扶助。 
    4、进行家庭治疗,重塑和谐、健康的家庭氛围。 
    5、组织王某的丈夫参加精神病患者护理知识培训班学习。 
    6、开展社区教育和社区宣传,为包括王某在内的残疾人建立社会支持网络。 
    (三)服务模式  
    1、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 
    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认为:人是由生理、心理和社会三方面的因素组成的,以“人在情景中”的观点认为个人和他所处的环境处在多重的互动中,应把服务对象放到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去认识,通过了解服务对象所处的环境把握服务对象的问题,并且认为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他们都具有自己的潜能。 
    家庭的经济困难和孩子出生带来的生活负担是王某造成精神分裂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多年病痛的折磨亦使王某失去生活的信心,自卑、落寞,不与他人交流,病情愈发严重。因此引导王某的丈夫改变其家庭生活环境,正确处理对王某的态度、协助进行系统康复治疗等,可以缓解王某的病情。 
    2、家庭治疗模式 
    家庭治疗模式是以家庭为对象实施的心理治疗模式。治疗对象不只是病人本人,而是在家庭成员内部促进谅解,增进情感交流和相互关心,协助家庭消除异常和病态的情况,以执行健康的家庭功能。 
    本案的问题已经不仅仅是王某本身的问题,而是整个家庭系统的问题。家庭经济的困难给当年王某带来压力和自卑感,家庭成员的不和谐相处等,都是她患病的原因。尝试重塑家庭的环境,使王某的问题得到解决。 
    (四)服务程序 
    1、接案:本案是王某的丈夫来社区领取王某残疾人证时求助的。社会工作者首先通过会谈,了解王某的基本情况和生活状况。然后入户与王某见面会谈,了解她目前的心理状况和病情,舒缓可能会产生的不安与忧虑,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 
    2、收集王某的相关资料,分析她的问题与需求进行问题诊断,找出她的优势、劣势。确定王某问题的根源是:a、进行家庭扶助,缓解服务对象压力。b、提供社区康复辅导,协助服务对象系统康复。c、提供家庭辅导,以家庭治疗模式重塑健康家庭环境。 
    3、制定服务目标与策略、签订服务协议。服务目标主要是提供服务对象与他人互动的信心和主动性,重塑健康良好的家庭环境。改变策略将以直接治疗程序为主,间接治疗为辅。 
    4、在介入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应以鼓励、反映感受、表达同感、正面回馈等方法,帮助王某宣泄内在情绪压力。进行家庭扶助,改善其经济生活状况。请社区门诊医师为其制定康复计划,社会工作者与其丈夫督促执行;在王某情绪较平稳后再运用反映性讨论技术,帮助王某察觉个人内心感受和想法对行为表现的影响。鼓励她采取不同行为表现与工作者、家庭成员互动,增加主动与他人交往的自信。运用家庭治疗技巧,逐步建立良好家庭环境,促进她的康复。 
    鼓励王某参加社区手工小组、残疾人群体活动,挖掘她的潜在能力,提升她的自我认同度,强化自尊、自我能力和价值。开展社区教育和社区宣传,积极构建残疾人社会支持网络。 
    5、在王某病情稳定,人际交往渐多,经济困难得到解决,家庭环境重塑,即服务对象的问题基本解决时,社会工作者便可结案,进行本案的评估总结。 
    6、跟进服务,着重关注王某的服药、康复情况,避免病情反复。  
    四、服务计划实施过程 
    (一)整合社区资源 
    在整个服务介入过程中,王某本人、家属、朋辈、医生、民政干事、残协员、邻居等相关系统交互作用、相互影响。整合社区内所有资源,提供帮助与支持。 
    邀请王某经常到残疾人康健室娱乐活动、参加手工小组活动等社区群体性活动,提高与他人交往的能力。通过交往,减少她的孤独感,增强自信心。活动中,社会工作者帮助王某运用减轻个体焦虑、自我欣赏、自我肯定等心理技巧,加强与他人的沟通交流、团体协作,有效开发潜能,在欢乐中重塑希望,积极生活。 
    开展社区教育,倡导动员社区居民关心、尊重、理解、帮助残疾人,提升小区居民对社区康复的认识度,组织志愿助残活动,为包括王某在内的残疾人建立社会支持网络。 
    (二)提供服务 
    1、心理/精神支持服务   
    社会工作者利用专业社会工作方法和有关医疗护理知识,准确找出王某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效进行化解。通过个案访谈,观察其语言和非语言行为,了解她主要存在的问题。对于社会工作者的接触和访谈,王某起初不愿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社会工作者。对此社会工作者始终保持耐心、尊重王某的态度,采用倾听、支持、同理、不批评等技巧,得到她的认同,从接触中找出问题的根源。采取接纳、尊重支持等技巧,初步取得了她的信任。为降低王某自我觉知个人不当行为反应的焦虑和改变抗拒,就当前社会生活中的人际互动经验的探讨与描述,配合高度支持性技术的运用,帮助她宣泄内在情绪压力。 
    2、医疗康复服务   
    邀请专业医师为其制定康复计划,社会工作者与其丈夫督促检查实施,并将每月随访的病情用686项目C表填写反馈给绿洲医院。组织其丈夫参加精神病患者家属培训班学习,帮助他掌握了相关护理知识,理解患者的需要,给王某提供家庭良好环境,增强王某康复的信心,与医生配合积极治疗。为王某提供医疗救助,协助她康复治疗,坚持服药,稳定病情。 
    3、家庭扶助   
    挖掘社区资源,帮助王某申请了低保、医疗救助、残疾人补助金等社会救助,解决生活困难;给予志愿助残活动等社会支持,使王某得到情绪疏导、压力缓解,以利其康复。 
    4、家庭治疗   
    社会工作者担任指导、启发、协调角色,运用接谈技巧,让王某的家庭成员之间在思想和情感上直接交流,鼓励互相尊重。发现家庭系统存在的问题,协商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重塑家庭的结构与交往方式以发挥家庭的功能,使王某家庭成员的问题得以解决。 
    (三)处理危机 
    随时发现并解决服务计划执行过程中的问题,保证计划的顺利实施。 
    五、总结评估 
    (一)王某对服务的满意度 
    通过个案工作,王某的生活自理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与人交往能力和认知能力等社会功能得到较大改善。坚持服药治疗,病情稳定,家庭状况也改善很多,已走出生活的困境,家庭和睦。王某积极参加社区活动,与周围邻居、居民增多了交流,提升了自信心和认同感。  
    (二)方案执行情况 
    个案工作的方案执行就是提供服务满足服务对象需要的过程,也是开展专业服务的过程。社会工作者整合社区资源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 
    (三)过程评估: 
     1、介入初期: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及其家人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通过家庭扶助、给予医疗建议等支持,社会工作者与王某的家庭成员建立了相互信任的关系,王某及其丈夫都会把家里的情况及病情向社会工作者倾诉,告之治疗经历及家庭困难,社会工作者安慰他们,并表示同感,理解其困难及压力,同时对丈夫积极治疗妻子病情的努力表示肯定。社会工作者了解到王某及家庭的详细信息、主要的问题和需求,根据家庭情况制定了服务计划。 
    2、介入中期:根据服务计划,社会工作者详细了解了王某病史、尝试过的治疗方法等。由于家庭困难、王某不愿就医等因素,王某未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系统治疗。即建议其申请医疗救助、低保等,缓解家庭困难,积极治疗。王某的丈夫很高兴,建议社会工作者多来探望妻子,这对妻子的病情有改善。丈夫为王某向社区提出申请,社区为王某申报了医疗救助,将其纳入低保,帮助她申请了残疾人补助金,解决了经济困难的问题。社会工作者与王某丈夫请医师为王某制定康复计划,由社会工作者和丈夫督促她执行计划、坚持服药,控制病情。 
     3、介入后期:社会工作者通过经常性探访及重点帮扶等措施,给予王某家庭情绪支持和经济扶助。同时在社会工作者的引导下,王某家庭成员关系也有了很大变化,他们互相体谅,和睦相处。通过社区活动、小组活动,让王某家庭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关爱,与残疾人、居民之间的交流,消除了王某及家人的自卑心理。 
    4、介入结束期:对于王某及其家庭生活态度的改变,王某病情的稳定,问题的解决,社会工作者告知王某丈夫应注意的事项,告知个案服务将会结束,转入个案管理,还是会跟进服务,只是跟进的频率可能会没有那么频繁,王某丈夫也表示理解。 
    (四) 效果评估 
    虽然王某的精神分裂症还没有完全康复,但是相比之前社会工作者刚接触时还需要强制入院、暗中投药的情况,已经好很多。家庭经济有了改善,解决了基本生活等问题。家庭成员关系逐步密切,王某与家人、亲友和睦相处,与外界交流也不断增多,每天还去接送孩子上学,照顾好孩子的饮食和学习。 
     六、专业反思: 
    (一)对精神残疾家庭来说,康复是他们主要的问题和需求。本案的社会工作者曾有过多年的医疗工作经验,2009-2011年又在绿洲医院进行了系统的精神病患者社区管理培训和护理知识培训,但在实际工作中,仍觉得专业知识的欠缺,还应加强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及精神残疾康复医疗知识。 
    (二)社区精神残疾领域的社会工作服务,应将侧重点更多地放在家属及整个家庭。多年的求医问诊使家属的精神、经济压力很大,社会工作者经常性探访、志愿服务及来自社区、社会的关爱等,对家属的情绪支持和树立生活信心很重要。 
    (三)做好社区精神残疾人社会工作,应更好的利用社区资源,社会工作者要做好资源链接者的角色。社区各种社会救助一定程度上解决家庭的经济困难,社区门诊定期随访精神残疾人、社区内各种康健器材、残疾人群体活动等,都是社会工作者可利用的社区资源。 
    (四)社会工作者要多组织精神残疾人家属之间、残疾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家属之间的交流,能使家属交流护理方法,得到情绪支持,获得生活信心;精神残疾人之间的沟通,可以相互倾诉,缓解紧张情绪。通过构建家庭、朋辈支持网络,使残疾人自助互助,共同成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