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陆
社工资讯

社工在服务中的畏难情绪大致有这三种情形:因为怯场、应急和控场等能力不足对活动、小组的带领“部分”畏惧,因为对自身专业不自信在个案几乎是“全畏”,因为对购买方的“恐惧”而导致不敢主动沟通或者硬着头皮沟通。

畏难导致畏缩,畏缩导致行动迟缓,更甚者导致拖延症和制度失效。畏难还会冲击社工的自信,从而加剧职业倦怠。

解决服务中的畏难问题,应该从社工愿意迎难而上主动突破、机构给予及时觉察和支持两个维度来进行。

就社工愿意迎难而上主动突破来讲,社工必须明白社会工作的主要特点就是它的实践性、务实性,理论可以通过阅读积累,而实务能力必须通过一场场服务,克服一个个困难来提升。失败是成功之母,如果因为“畏难”便一味地逃避,那么对个人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一是社工要定格失误、忘记失误。服务对象在参加完服务之后,记住的往往是让自己印象比较深刻的事情,而社工记住的却是自己的“失误”,不少新社工对这些“失误”会很在意,甚至会影响到后续服务开展的自信心。从优势视角来看,其实每一次服务中的失误和表现的不完美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能降低相同“失误”在后续服务开展过程的发生概率。社工要及时分析自己在服务中出现的“不应该”、“没想到”等问题,把这些问题转化为自己的经验,并忘记这些“不愉快的经历”,从而获得成长的喜悦。

二是社工要加强演练、做足准备。人的畏难和恐惧来自不确定性、或者是未知性、不熟悉等。就社工人来讲,可以在服务执行前,进行反复的演练。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尤其是作为新社工来讲,不做充分的准备,上场后肯定会存在各种各样的“疏忽”、“失误”、“错误”,如果加强演练,就会避免不少,同时由于多次的演练,已经让社工把很多细节记在心中,利于服务顺畅执行。

三是学习理论和间接经验。理论来自实践并指导实践,我们通过对理论的学习理解,可以在思维方式、工作阶段、工作流程等方面建立起“套路”,这样容易使我们理解自己的实践、推动自己的实践。社工可以在学习别人的间接经验中减少跌倒次数,不再野蛮生长。间接经验可以是外机构的,可以是同机构的,更可以是同类项目、直接上级领导的。

就机构给予及时觉察和支持来讲,机构必须理解新社工的普遍特点,结合新社工的个人特质来予以合理安排和及时支持。

一是不要一上岗就给过于有压力的项目。社工的服务项目存在着难度等级,如给残障人士服务的项目,就相对比较容易,给失独老人服务的就相对比较难,做社区动员骨干挖掘的项目就会更难。对新社工来讲,尤其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人生经验较少,时候安排难度较小的项目。如果个人心理素质较好,愿意挑战自己,那安排难度大的项目也是没有问题的。

二是给予关键能力的快速辅导。社工的能力还是有章可循的,立德机构就建立了社工能力地图。机构要给新社工进行关键能力的快速辅导。如如何写好的活动信息,如何排活动照片,如何进行预算控制,如何进行工作汇报,如何进行工作对接,如何进行档案整理,如何制作ppt等,虽然有的能力是社工在工作之前就该掌握的,但是毕竟我们的大学教育还不够,为了服务的质量,机构也要替大学补课。

三是因社工需要提供及时督导支持。督导在机构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但是由于机构处理起步阶段,很难配上专职的督导。喜闻机构要在明年配置专职督导,十分高兴。督导不是上级,督导亦师亦友,督导更能尊重接纳,督导经验丰富。督导应该对新人入职1到3个月内给予更多的关注,从团队融合到问题解决,从心理适应到乐活乐业。同时督导还应该和社工的上级及时沟通,提前洞察和觉察问题,为社工提供及时的支持。

我们社工要丢掉畏难情绪,做新时代的奋斗者、担当者和奉献者!